东海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74篇,会议文献有19篇,学位文献有20篇等,东海的主要作者有王爱军、袁耀初、陈坚,东海的主要机构有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深入评估中国南方陆地风化过程及河流物质循环过程,通过测定西江主要干、支流丰水期及枯水期水体主要离子和锶及其同位素比值,结合Galy模型对西江流域化学风化特征...
2.[期刊]
摘要: 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式,建立半封闭海湾-湛江湾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良好,并在此模型基础上...
3.[期刊]
摘要: 根据日本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1972—2017年PN断面共181个航次和1987—2010年TK断面共92个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利用动力高度法估算了这2个断面...
4.[期刊]
摘要: 陆架海现代泥质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学、环境科学和气候学意义,数十年来一直受到海洋科学家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股研究陆架泥质沉积体的热潮,取得一大...
5.[期刊]
摘要: 为探究冲绳海槽放射虫属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对采自冲绳海槽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海域的3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群落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总体看来,...
6.[期刊]
摘要: 利用庆阳8个气象站1960-2018年的逐月日照时数和西峰基本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以气候学模拟的方法,得出了庆阳市各地近60年的太阳辐射值。总体来看,庆阳各地...
7.[期刊]
摘要: 台湾暖流携带高温高盐的大洋水体入侵到东海陆架区,其向岸分支可入侵到长江口外,对我国近海温、盐与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前人针对台湾暖流上游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对其来...
8.[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并结合同时期现场深水潜标的流速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强台风泰利过境前后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流场、位势密度场、位势涡度场以及黑潮入侵东...
9.[期刊]
摘要: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近海发育了多处热液活动,其中最典型的为龟山岛和绿岛热液体系。本文对海峡两岸在龟山岛和绿岛热液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周边生物体的响应的研...
10.[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JCOPE2数据,综合上升流面积和冷中心强度两方面提出了一个无量纲的上升流强度指数NUI,并以此分析了夏季浙江沿岸上升流强度的多年变化,发现24年来夏...
11.[期刊]
摘要: 吐噶喇海峡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内潮产生区域,该区域内产生的内潮对于东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的混合和物质输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平分辨率为3km的JCOPE-T(Ja...
12.[期刊]
台湾海峡西岸闽江口和九龙江口沉积物中碎屑锆石铀-铅定年及物源意义
摘要: 碎屑锆石能较好保存源区岩石组成的信息,其铀-铅年龄是沉积物源区示踪有效的方法.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和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联机(LA-MC-ICPMS)技术...
13.[期刊]
摘要: 以东海、黄海2006年4月、10月航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中生物硅(BSi)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讨论BSi的反演潜力.研究发现,调查海域表...
14.[期刊]
摘要: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from AVHRR during 1985-2005 were applied...
15.[期刊]
摘要: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MZ02柱样岩芯进行粒度、常量元素、AMS14C分析,获得了粒度和常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近2 ka以来研...
16.[期刊]
摘要: 研究钻孔DGKS-9602位于冲绳海槽中部,岩芯长度为931 cm,钻孔年代覆盖了氧同位素1~4阶段,年代可追溯至距今73 ka.孢粉分析结果证明,孢粉带与氧...
17.[期刊]
摘要: 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蕴含的古环境信息进行了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岩性、粒度、常量元...
18.[期刊]
摘要: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d factor analysis are respectively applied to the gra...
19.[期刊]
摘要: Historical hydrological data released by the KODC (Korea Oceanographic Data Cen...
20.[期刊]
摘要: 龟山岛(Kueishantao Islet)是中国海域目前唯一已知的海底热泉密集分布区.2011年5月,由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师生组成的研...
1.[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东海卫星影像、重力与航磁测量和环绕东海的浙闽粤沿海陆域、台湾列岛、钓鱼岛、冲绳海槽、日本与琉球群岛、韩国济州岛的地层、岩石、构造与重磁场以及东海...
2.[会议]
摘要: 对近60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太阳辐射数据的分析表明,东海北部海域海面太阳辐射通量平均在198Wm-2左右,总体呈近岸高于外海,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而且在海区...
3.[会议]
摘要: 杭州湾口北部海域位于长江口外海滨和杭州湾的交汇带,是长江口与杭州湾水沙交换的主要场所.根据2010年9月该区5个站点水文泥沙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水文泥...
4.[会议]
摘要: 根据2005年夏季航次观测的沉积物中有机碳(OC)、无机碳(CaCO3)、总氮(TN)、悬浮体颗粒有机碳(POC)、沉积物粒度数据,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OC...
5.[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琼州海峡西口各季节周月单点锚系的海流实测资料,对海峡西口余流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余流总体为西向~西北西向的流动,主导流向呈冬季西偏...
6.[会议]
摘要:
7.[会议]
摘要:
8.[会议]
摘要: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和历史资料,用渔获率表示调查海域蟹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的触类种类组成,主要种类的...
9.[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东海陆架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采用了量纳分析,π定理建立准则方程的方法,提出了重金属(M<,i>)集散规律的多因子(沉积物中值粒径...
10.[会议]
摘要: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是世界上目前进行水深测量最先进的手段,其特点在于用它可以对海底地形进行全覆盖无遗漏的测量,同时精度高、效率快.在执行我国海...
11.[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项目于1997~2000年东海北部(29°30′~33°00′N、122°30′~128°00′E)4个季节的底拖网...
12.[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对东海及其东部地区的琉球岛弧、大陆架与沟、弧、槽的形成作了概括.然后由地质解释及地质历史演化问题的探讨分析得出在1700ma前冲绳、琉球地体均为欧亚大...
13.[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地震分布,结合海域地层、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为中国东部近海的活动构造进行了区划.中国东部近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及邻区,本文将该区划分为强构造活动区...
14.[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调查1997~2000年东海拖网资料,对东海蛇鲻种类组成、分布及浆状况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蛇鲻主要...
15.[会议]
摘要: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
16.[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对东海南部方向为118.68°、长度为725km的重力、磁力、地震综合探测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与研究,制作了该剖面的岩...
17.[会议]
摘要: 台湾海峡地处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前沿,地壳活动强烈,地震也时有发生.海峡主体属台西盆地,西界为滨海断裂带,与闽浙隆起相邻.海峡中部主要断裂,包括晋江凹...
18.[会议]
摘要:
19.[会议]
摘要: 本文论述了当前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及其危害以及做好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1.[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国家基础研究计划
2.[学位]
摘要: 赤潮的演变规律和物理环境密切相关,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在赤潮生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
3.[学位]
摘要: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东海黑潮。东海黑潮作为影响我国东海的重要环流,从低纬地区传输大量的高温、高盐水至中纬度地区,引起区域热量的再分配,对我国近海热力动力环境有举足...
4.[学位]
摘要: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主要通过海洋温盐结构的变化、海水的流动以及海洋与大气的交换来实现。海水的温盐场不仅是研究海面水汽和热量交换的重要物理参数,也是海洋环流、水团、...
5.[学位]
摘要: 根据前人的已有工作及不足,该文采用目前比较成熟基于原始方程的三维斜压数值预报模式POM,以1994年英国OCCAM全球环流模式运算结果作为初始场与开边界条件,...
6.[学位]
摘要: 东海北部陆架位于现代长江口外侧,陆架宽达600Km,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该区具有水深浅、坡度缓、沉积物供应丰富和复杂的海洋动力环境等特点,为研究晚第四纪海...
7.[学位]
摘要: 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东海在地缘政治上有着特殊作用。近代以来,中日东海势力范围此消彼长,不断变化。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国际海洋法、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以及海...
8.[学位]
摘要: 本文依据东海北部泥质区柱状样FJ04孔提供的晚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记录,通过AMS14C年代标定、基于敏感粒度组分、U37K以及氧、碳同位素等环境替代指标来恢复...
9.[学位]
东海近岸泥质区百年来重金属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摘要: 东海近岸泥质区是长江入海沉积物及其携带重金属等污染物_的主要“沉积汇”,这里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1-5cm/a),百年来长江入海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信息有可能...
10.[学位]
摘要: 过去一个世纪,由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世界范围内河口三角洲遭受侵蚀。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很少见的情况:在大幅减少了沉积物输入的情况下,大河河口仍然...
11.[学位]
沉积物岩心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东海内陆架高分辨沉积记录中的应用
摘要: 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探索和应用是高分辨沉积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核心问题,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系统探索了沉积...
12.[学位]
摘要: 海平面异常是如今我们必须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因为海平面即使非常微小的变化,也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本文分别使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和两个验潮站潮位资料对长江口附近...
13.[学位]
摘要: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同化资料,分析了近50年东中国海24°N断面黑潮和台湾海峡区域的温、盐和流量变化,...
14.[学位]
摘要: 氮元素作为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生源要素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加之全球氮循环与碳循环在气候变化中的密切耦合以及人类活动对于氮元素排放的逐渐增加,海...
15.[学位]
摘要: 东海作为中国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鱼类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研究意义重大。痕量元素是控制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子之一,因此掌握痕量...
16.[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项目“海洋环境变化与水母暴发的相互作用”于2011年至2013年开展的7个航次调查获得的温度、盐度、营养盐资料开展针对春...
17.[学位]
摘要: 本文收集了黄茅海近30年来的3套地形数据,建立了黄茅海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茅海近期地形演变特征;并应用实测水文测验资料分析和ELCI...
18.[学位]
摘要: 该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温度、盐度作为主要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采用多周日定点连续观测、走航观测等先进的调查方法,取得了六个航次大量的现场调查资料,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