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篇,会议文献有4篇,学位文献有18篇等,白矮星的主要作者有王家骥、罗阿理、侯金良,白矮星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青年中心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在我们银河系演化早期,矮星系中遗留的"流浪黑洞"
2.[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学者基于LAMOST巡天数据发现4颗新的DA型脉动白矮星
摘要: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博士后苏杰和付建宁教授等基于我国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又称LAMOST)巡天数据的自矮星星表,观测发现了4颗新的DA型脉动白矮星.白...
3.[期刊]
摘要: 凯克I望远镜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研究关于白矮星光谱中发现的不寻常的地方。根据这些天文学家的最新观测研究,如果在一颗白矮星周围出现类似地球的...
4.[期刊]
Asteroseismology of DAV white dwarf stars and G29–38
摘要: Asteroseismology is a powerful tool used for detecting the inner structure of s...
5.[期刊]
Can angular momentum loss cause the period change of NN Ser?
摘要:
6.[期刊]
摘要: 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天文台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天文学家在白矮星周围发现不明来源的物质.其被认为是被引力撕裂的岩质行星的碎片。
7.[期刊]
摘要: 近几年来,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效应会带来所谓的新一代电流驱动磁性存储或逻辑器件,例如运用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进行数据写入的磁随机存储...
8.[期刊]
摘要: 美国某研究团队发现:一颗被称为WD1425+540的白矮星大气中富含碳和氮,还有水和氧的组分.这颗白矮星距离地球约200光年,
9.[期刊]
A Spectroscopic Study of the SU UMa-type Dwarf Nova YZ Cnc during its 2002 Superoutburst
摘要: We report on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SU Ursae Majorisdw...
10.[期刊]
摘要: 在下面这幅艺术想象图中,一颗大质量、小个头的白矮星(图中左下部)正在盗取来自明亮恒星HD49798(图右上部)的物质。从1997年开始,科学家一直在搜寻这颗恒...
11.[期刊]
摘要: 据英国 New Scientist,2005,185(2486):12报道,美国一天文观测小组用斯皮泽空间望远镜拍摄到了一褐矮星周围的原行星盘,于2005年2...
12.[期刊]
摘要:
13.[期刊]
摘要: 当太阳逐渐缩小成一个热的、发白的超密度天体——白矮星后,人类就会慢慢走向黑暗,走向死亡,世界末日就真的到了。
14.[期刊]
摘要: 首先,描述了白矮星的颜色特点和光谱型分类。白矮星是大多数恒星的终极状态,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冷却。根据表面大气成分,它被划分成DA和DB等不同的光谱型。对...
15.[期刊]
Nuclear Collision in Strong Magnetic Field
摘要:
16.[期刊]
摘要: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也许垂死恒星白矮星是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虽然白矮星温度很低,但它们仍有温暖的可居带,位于这里的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
17.[期刊]
摘要: 近几年白矮星研究在理论与观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推动了白矮星宇宙纪年学的应用和发展.白矮星宇宙纪年学,即利用白矮星的演化结果计算白矮星理论光度函数,并通过...
18.[期刊]
摘要: 这条消息一时间占据了全球各大媒体科技类新闻的重要位置——由11名欧洲科学家组成的天文观测组2007年4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
19.[期刊]
摘要: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4颗白矮星周围,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与地球惊人相似的行星的碎片。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地球可能也会像这些行星一样,遭受被撕裂的厄运。现...
20.[期刊]
摘要: 中子星和白矮星组成的系统属于致密双星系统,是天文界中很重要的双星系统,本研究通过双星演化程序(BSE)演化探究了在Hubble时间内,白矮星伴星可以充满洛希瓣...
1.[会议]
摘要: 双星系统中,WD通过吸积变为NS的过程称作AIC。Mg与Ne的电子俘获减小了电子简并压,导致塌缩,AIC被认为与一些天体或物理机制有关。氧氖镁白矮星与碳氧白矮...
2.[会议]
The progenitors of type Ia supernovae
摘要: 本文分析了WD+RG通道(共生星)以及双白矮星并合模型。明确了Ia型超新星的研究意义以及星系化学演化。给出了WD+He subgiant通道形成双白矮星系统并...
3.[会议]
摘要: DD中极小质量白矮星可以通过公共包层演化和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换形成;MSP和EL CVn型双星中的ELM WD,通过稳定的物质交换形成。稳定物质交换形成的EL...
4.[会议]
摘要: 文章阐述了白矮星的研究意义,提出了脉动白矮星的分类及其特征,采用ZZ Ceti GD 1212观测,并对GD 1212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模式确认,以及模型拟合。
1.[学位]
摘要: 随着天文观测仪器设备以及数据收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大量的巡天项目会产生海量的巡天数据,如我国的LAMOST巡天项目。如何对这些海量的光谱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
2.[学位]
摘要: M型矮星(0.08M⊙<M<0.8M⊙)是小质量的低温恒星,其数量众多,占据着大部分银河系的质量。由于其质量低,所以寿命很长,且其形成遍布银河系的各个演化时期...
3.[学位]
摘要: 冷暗物质模型被认为是现在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标准模型”,在大尺度范围内,该模型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而在小尺度方面,该模型至少存在三个问题:(1)子结构数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