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红蕾·教育文摘(下旬) >不断追问,赋予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
【24h】

不断追问,赋予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

机译:不断追问,赋予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主张教师更多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个能发点微弱的光就让学生看到光明的人,是一个能够打开学生的心让学生看到一个灿烂世界的人,而绝不是手把手教授一些已知知识的“手艺人”。他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要不断问为什么。“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日:“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得朱松无言以对。朱熹这种敢于怀疑、敢于发问的习惯,终让他成为一代大思想家,这也是朱熹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机译: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主张教师更多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个能发点微弱的光就让学生看到光明的人,是一个能够打开学生的心让学生看到一个灿烂世界的人,而绝不是手把手教授一些已知知识的“手艺人”。他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要不断问为什么。“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日:“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得朱松无言以对。朱熹这种敢于怀疑、敢于发问的习惯,终让他成为一代大思想家,这也是朱熹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