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农业考古 >《中国茶书全集》校证之四--《茶谱》辑佚
【24h】

《中国茶书全集》校证之四--《茶谱》辑佚

机译:《中国茶书全集》校证之四--《茶谱》辑佚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茶谱>,五代茶书.前蜀·毛文锡撰,一卷,已佚.陈尚君辑本已辑佚文四十一则.毛文锡,字平珪.高阳(治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人.父龟范,咸通(八六0-八七四)间为岭南刺史,历任潮州刺史等.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年十四,登进士第,仕唐宦历未详.入蜀依王建,累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迁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为太子元膺贬逐、拘捕,挝之几死.太子败死,仍复原职,四年八月,迁礼部尚书,判枢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学士,寻进位司徒.天汉元年(九一七)八月,为飞龙使唐文房所谮,贬茂州司马.其后事迹无考.撰有<毛司徒词>三卷,有王国维辑本,录词三十二阕.又有<前蜀王氏纪事>二卷,记王建称前帝事,佚.<茶谱>一卷,至迟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传于世,这从康末诗僧贯休<禅月集>卷一七<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诗>可考知.其诗有云:"茶癖金铛快"(注云:"舍人有<茶谱>").<崇文总目>卷三、<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书目>、<解题>卷一四均著录是书.陈振孙<解题>称"后蜀毛文锡撰",实误;此书撰于五代前蜀之初无疑.但因此书久佚,自宋至明真见过此书者,不会太多.乃至对其书作者著录多误,如<文献通考>误称为"燕文锡",<说郛>作"王文锡",<山堂肆考>又称"毛文胜";<天中记>则误书名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谓:"记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诗文";实亦未能概括是书内容.据南宋浦国宝<金堂南山泉铭·序>(<全蜀艺文志>卷四四)称:"毛文锡作<茶谱>,(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则似<茶谱>亦仿<茶经>有品水之内容,但今已无可辑佚.从佚文看,<茶谱>着重记述中唐以后名茶的产地、品性等,间或附以茶事及茶诗文.从宋以后人刊行<茶经>时,多取<茶谱>之文作注文,足见此书之价值,是继<茶经>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书.佚文中,附有关于陆羽、张志和、胡生、志崇、陆龟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会亭制贡茶的茶故事七则,唐人诗文则无存.这有两种可能:一为诗文已佚,今已无从搜辑,二为<晁志>误记.<茶谱>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产茶情况,记载了五十余种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状.较<茶经>已大为拓展.从明清茶书中录存的<茶谱>佚文中存在不少与宋人书中引文不同的异文判断,似还无从论定此书佚于宋元之际,至少,明代尚存其残本或从类书、方志中转录的条文.<茶谱>是仅次于<茶经>的茶学巨著,其久佚不传,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今其佚文虽存有三千余字,但仅全书一部分.佚文主要辑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吴淑<事类赋注>、陈景沂<全芳备祖>、晏殊<类要>、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等.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有<茶谱>辑本,刊其<中华茶书>(东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台湾王德毅教授赐示覆印本,其辑本无出拙辑之右,今不取.今拟将<茶谱>佚文重加裒辑,谢维新书不仅多出今传各本数则,且有些条目文字亦详且胜,故多用作底本,并详加校证.所幸上列前三种书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记>约存百分之四十),无疑提供了辑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条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经·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记>有几条可确证为<茶谱>之文者,往往误注出处为<茶经>,这种现象绝非偶然,疑宋初乐史所见之<茶经>,已有<茶谱>文窜入为注,今也尽力予以辨析.必须指出,今辑<茶谱>诸条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写,这从上引诸书文字略有不同可证.
机译:<茶谱>,五代茶书.前蜀·毛文锡撰,一卷,已佚.陈尚君辑本已辑佚文四十一则.毛文锡,字平珪.高阳(治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人.父龟范,咸通(八六0-八七四)间为岭南刺史,历任潮州刺史等.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年十四,登进士第,仕唐宦历未详.入蜀依王建,累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迁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为太子元膺贬逐、拘捕,挝之几死.太子败死,仍复原职,四年八月,迁礼部尚书,判枢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学士,寻进位司徒.天汉元年(九一七)八月,为飞龙使唐文房所谮,贬茂州司马.其后事迹无考.撰有<毛司徒词>三卷,有王国维辑本,录词三十二阕.又有<前蜀王氏纪事>二卷,记王建称前帝事,佚.<茶谱>一卷,至迟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传于世,这从康末诗僧贯休<禅月集>卷一七<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诗>可考知.其诗有云:"茶癖金铛快"(注云:"舍人有<茶谱>").<崇文总目>卷三、<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书目>、<解题>卷一四均著录是书.陈振孙<解题>称"后蜀毛文锡撰",实误;此书撰于五代前蜀之初无疑.但因此书久佚,自宋至明真见过此书者,不会太多.乃至对其书作者著录多误,如<文献通考>误称为"燕文锡",<说郛>作"王文锡",<山堂肆考>又称"毛文胜";<天中记>则误书名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谓:"记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诗文";实亦未能概括是书内容.据南宋浦国宝<金堂南山泉铭·序>(<全蜀艺文志>卷四四)称:"毛文锡作<茶谱>,(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则似<茶谱>亦仿<茶经>有品水之内容,但今已无可辑佚.从佚文看,<茶谱>着重记述中唐以后名茶的产地、品性等,间或附以茶事及茶诗文.从宋以后人刊行<茶经>时,多取<茶谱>之文作注文,足见此书之价值,是继<茶经>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书.佚文中,附有关于陆羽、张志和、胡生、志崇、陆龟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会亭制贡茶的茶故事七则,唐人诗文则无存.这有两种可能:一为诗文已佚,今已无从搜辑,二为<晁志>误记.<茶谱>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产茶情况,记载了五十余种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状.较<茶经>已大为拓展.从明清茶书中录存的<茶谱>佚文中存在不少与宋人书中引文不同的异文判断,似还无从论定此书佚于宋元之际,至少,明代尚存其残本或从类书、方志中转录的条文.<茶谱>是仅次于<茶经>的茶学巨著,其久佚不传,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今其佚文虽存有三千余字,但仅全书一部分.佚文主要辑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吴淑<事类赋注>、陈景沂<全芳备祖>、晏殊<类要>、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等.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有<茶谱>辑本,刊其<中华茶书>(东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台湾王德毅教授赐示覆印本,其辑本无出拙辑之右,今不取.今拟将<茶谱>佚文重加裒辑,谢维新书不仅多出今传各本数则,且有些条目文字亦详且胜,故多用作底本,并详加校证.所幸上列前三种书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记>约存百分之四十),无疑提供了辑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条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经·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记>有几条可确证为<茶谱>之文者,往往误注出处为<茶经>,这种现象绝非偶然,疑宋初乐史所见之<茶经>,已有<茶谱>文窜入为注,今也尽力予以辨析.必须指出,今辑<茶谱>诸条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写,这从上引诸书文字略有不同可证.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考古》 |2004年第004期|223-22991|共8页
  • 作者

    方健;

  • 作者单位
  • 收录信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文物考古;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