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其起源分类探讨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其起源分类探讨

             

摘要

目的从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探讨其起源及分类.方法采用微波修复抗原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MSA、S-100、NSE和NF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诊断良性11例、恶性11例、交界瘤12例,平均直径7.9cm,平均核分裂数6个/10HPF,并随Ⅰ、Ⅱ、Ⅲ分级增高而增多.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117阳性34例(100%)、CD34阳性28例(82.4%),Vimentin阳性18例(52.9%),Desmin阳性9例(26.5%),SMA阳性10例(29.4%),MSA阳性7例(20.6%),S100阳性11例(32.4%),NSE阳性7例(20.6%)及NF阳性13例(38.2%).根据其免疫表型,34例CIST存在4种类型:狭义GIST3例(1例恶性、2例良性)、biphasictype 6例、neurogenictype 13例及myogenicic type 12例.随访11例恶性肿瘤中有3例复发,5例死亡,均为Ⅱ、Ⅲ级,其平均核分裂数13个/10HPF.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探寻肿瘤细胞起源及分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