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电影》 >巡航与叙述:中国与美国的新独立电影

巡航与叙述:中国与美国的新独立电影

         

摘要

在DV变得越来越便宜以及大受欢迎的同时,传统电影胶片所需的影像存储和恢复系统不仅降低了传统电影的吸引力,也增加了电影拍摄、洗印和展映的难度,由此引出了有关影视前景的诸多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有可能已经成为(或回归为)活动影像.那么我们将见证怎样的新影视?我们将寻找什么?--这是本文着力探讨的两个问题,它们也再次引出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提出的"电影是什么?"这一著名的基本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的再质疑建立在质疑一切的基础上:即,"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介于它寻求本质的原初语境和当代媒介环境之间的异质存在.本文关注的是各种各样的屏幕给当代电影人和电影观众带来的无处不在的"小体验".意识到多元而又共存的种种"视窗",同时也意识到正是这两者--多元和共存--的结合形成对复杂现实的多样性叙述和理解,正是本文所谓的屏幕多样化的含义.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当代一系列电影叙述中的"真实电视或真人秀"效果,对此,我可以举出大量例子,从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大象>(Elephant,2003)和贾樟柯的<站台>到其他多样化的电影,诸如汤姆·蒂克威(Tom Tykwer)的<罗拉快跑>(Run Lola,Run,1998),斯派克·琼斯的(Spike Jonze)的<傀儡人生>(Being John Malkovich,1998)和克里斯·诺兰(Chris Nolan)的<记忆碎片>(Memento,2000)等.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把影视材料置于媒介框架中的叙述方式,亦即把电影置于适合电影表现方式的媒介框架中的影视叙述方式.通过对<大象>和<站台>的比较研究,本文进而触及了塑造我们观看体验的媒介意识.如果说传统电影屏幕呈现的是"大于你"的影像,那么<大象>和<站台>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展现的却与其他媒介平台相结合的影视影像的"小经历".同样,所谓复合与多元的真实与电影流通和影视产品有关,丹尼尔·米瑞克(Daniel Myrick)和爱德华多·桑切斯(Eduardo Sanchez)的<布莱尔女巫>(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总是被视为未来独立电影的楷模:一方面,它是一部低成本高回报的电影;另一方面,它是在美国校园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和连锁独立影院放映的.其中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独立电影不仅吸引了合适的观众群,也通过另类票房收入吸引了资金.孙慰川最近在第三届中国独立电影节上对这种潜力所发表的讲话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孙慰川教授在回答"独立电影能否走进影院"这个问题时,指出了独立电影获得资金的两条道路:一是高校院线,特别是南京这样高校云集的城市,独立电影完全可以进行各校间的循环播放,在这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的电影节已坚持了十一年.其次是手机或网络播放,特别是手机短片播放.本文将对这一有趣的观点加以讨论,并将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记录、批评、增强或消除传统影片神圣功能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