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都市文化研究》 >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的构建、增祀考辨及其诗学意义

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的构建、增祀考辨及其诗学意义

         

摘要

乾、嘉之后,各地域诗学史呈现建构热潮。作为传统诗学重镇的闽地亦不例外,在传统建构方式的同时,福州宛在堂诗龛的历次增祀成为闽地诗学史建构的独特景象。福州宛在堂兴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后湮没无存,直到乾隆十五年黄任、李云龙等人复建,并首次设立诗龛,祭祀有明一代福州十位诗人。道光四年,刘家镇重修宛在堂,增祀四人,同治、光绪初年又增祀三人,而此时增祀的标准多为游迹西湖的福州诗人。民国初年,陈衍等人经多次增祀,共祭祀全闽二百七十余位诗人。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龛不仅是闽诗发展史的空间呈现,更成为诗人聚会吟咏的场所以及精神纽带和图腾,同时还促进了闽地诗龛纪念形式的繁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