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隧道建设(中英文)》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研究与非对称设计优化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研究与非对称设计优化

         

摘要

为探究偏压隧道的适宜工法并针对偏压特性对支护结构进行非对称优化,基于九绵高速福隆隧道,通过现场监测深浅埋侧非对称周边收敛与地表变形,建立三维山体隧道模型,进行不同工法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比选分析以及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度与倾角的非对称优化设计。相关研究表明:1)现场监测发现,地表沉降与周边收敛非对称特性明显,随着离隧道正中距离的增大,深埋侧地表沉降较浅埋侧数值减小较慢。深埋侧上拱腰收敛数值最大且波动较大,浅埋侧下拱腰收敛增速较慢。2)偏压隧道较适宜工法为CD法,能有效控制围岩支护结构变形、锚杆应力、初期支护压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3)初期支护非对称优化结果为将浅埋侧初期支护厚度减小2cm,深埋侧增大2cm,能将二次衬砌拉应力控制在较小数值。4)锚杆长度非对称优化结果为将浅埋侧锚杆长度减小0.5m,深埋侧增大0.5m,使锚杆受力更为均匀并减小右上拱肩与左下拱脚的塑性区。初期支护应力在右上拱肩与左下拱脚处存在显著偏压,通过将右上拱肩处锚杆朝深埋侧倾斜能一定程度减小初期支护受力不均匀。

著录项

  • 来源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年第s01期|P.352-361|共10页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四川绵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江油621700;

    四川绵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江油6217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施工方法;
  •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施工工法; 非对称设计优化; 数值分析; 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