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系统医学》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

         

摘要

目的探索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理及治疗的具体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对患者血压、神经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治疗1个月后SBP、DBP的数值分别为(132.2±2.2)mmol/L、80.2±1.0)mmol/L;治疗1个月后SBP、DBP的数值分别为(133.4±1.5)mmol/L、(83.4±5.6)mmol/L;治疗1个月后SBP、DBP的数值分别为(133.7±4.4)mmol/L、(82.1±6.6)mmol/L。SCL-90评分治疗1月后数值为(64.32±5.2)分;治疗6个月后数值为(78.71±2.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1月后数值为(12.56±2.3)分;治疗6个月后数值为(11.35±5.5)分。MMSE评分治疗1月后数值为(25.21±1.5)分;治疗6个月后数值为(26.22±2.5)分。MBI评分治疗1月后数值为(64.40±3.3)分;治疗6个月后数值为(75.05±5.5)分。TG治疗后数值为1.53±0.26)mmol/L、TC治疗后数值为(1.53±0.26)mmol/L、LDL-C治疗后数值为(1.53±0.26)mmol/L、HDL-C治疗后数值为1.53±0.26)mmol/L、Hs-CRP治疗后数值为(1.53±0.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多元化的,必须动态观察,及时了解发病机制,进行对症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