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习月刊》 >古诗文中“和谐社会”探微

古诗文中“和谐社会”探微

         

摘要

“和谐社会”是有史以来我国人民,特别是士大夫和迁客骚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只要留意,便可从大量的诗文、典籍及其传说中见闻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贵和”的重要性和怎样构筑“和谐社会”。人与人“贵和”———《论语·颜渊》》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如兄弟的。或者说,当一个人的视野已达到(君子)境界时,什么人都可能成为兄弟(朋友)。如果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说法过于笼统,那么,在《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就颇为详细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两千多年前物质匮乏的社会,孔子就能够高瞻远瞩,首先憧憬政治民主:“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其次是大公无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三是生活幸福:“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四是财产公有制。“货”(财产)“不必藏于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