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东周玉器的科技分析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东周玉器的科技分析

     

摘要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 1)出土的10件玉器,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光学无损分析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硅胶覆膜技术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首先通过光谱信息获知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对样品进行了基本的矿物学表征,明确其矿物种类;再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利用硅胶覆膜技术复刻出样品中典型的钻孔痕、切割痕和阴刻痕,并进行二次观察和测量,综合判断出其加工工艺,并统计了刻痕深度、切口角度、浅浮雕高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此玉器的矿物种类包括透闪石和云母两种,透闪石质的样品多为礼器,云母质的样品为葬玉.从阴刻工艺、钻孔工艺、切割及打磨工艺和其他特殊工艺这四方面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阴刻加工工具分为手持硬质工具和砣具两种,此批样品中以砣具为主;总结了两种不同加工工具雕刻产生的阴线在表面痕迹、切口角度和刻痕深度中的规律性变化;钻孔方式均为双面对钻,钻孔工具均为实心钻具,部分样品钻孔时添加了解玉砂;多数样品经过了打磨抛光,对其中一件未完全加工完成的样品开片痕迹进行了分析,判断所用开片工具为硬质片状工具.另外对其他特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讨论了两种浅浮雕工艺的差异,以及实心钻定位技术在掏膛工艺中的应用.上述结果说明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选择受玉料矿物属性和玉器器型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春秋末年中原地区治玉过程中玉料的来源、墓主生活年代及片切割工具的变革等问题.

著录项

  •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1年第4期|1306-1313|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上海 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上海 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上海 20180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光谱分析;
  • 关键词

    古代玉器; 加工工艺; 拉曼光谱; 无损分析; 硅胶覆膜;

  • 入库时间 2022-08-20 03:46:1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