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医学 》 >下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下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的凝血状态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患者1958例,及其他无创伤住院患者956例,于入院后第二天早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凝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比较,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PT、INR、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处于高凝状态,有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尤其应警惕Fib的持续升高,防止血栓形成.

著录项

  • 来源
    《四川医学 》 |2010年第11期|1691-1692|共2页
  • 作者

    邹明; 张峰; 池继敏; 徐文;

  • 作者单位

    四川省骨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省骨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省骨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683.42R446.11+9;
  • 关键词

    下肢骨折 ; 凝血 ; 血栓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