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戏剧》 >论川剧语音研究——兼谈我国艺术语音研究中的问题

论川剧语音研究——兼谈我国艺术语音研究中的问题

         

摘要

在讨论建构川剧学时不少同志提到川剧音韵的特殊性问题,然而至今川剧舞台艺术语音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解放后,关于戏曲语音的研究以京剧成绩最突出,文革前后均有专著、论文问世,且愈趋精当和深入。我国歌曲声乐界亦重视语音问题,近期更出版了一些有关歌唱与吐字发音研究的好书。此外,近几年一些剧种为了寻求振兴之路,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讨(如黄梅戏)。那么作为起步晚的川剧怎么办呢?我想,学习先行者的优点,对其不足之处则引以为鉴,岂不更好?为此,本文在讨论川剧语音问题时,不得不对时贤所著有所评议。业余爱好者献曝之谈,恐难免贻笑于大方之家。语音学和戏曲语音传统音韵学作为释经训诂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古代极为发达,明清以来戏曲音乐家们运用音韵学的成果,使之成为戏曲音韵理论的基础,这是很自然的事。沈宠绥曾在《度曲须知》中欣然谈他的“发现”说:“予尝考字于头腹尾音,乃恍然知与切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