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四川戏剧 >试析样板戏在京剧改革中的价值

试析样板戏在京剧改革中的价值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了所谓的样板戏“回潮”现象。众所周知,样板戏是“文革”中官方直接抓的文艺典型,得到了毛主席的积极支持,江青之流更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对样板戏“呕心沥型”、“精心培育”,组织起了一支高水平的编演队伍,如《红灯记》的编导阿甲,《沙家浜》的改编者汪曾祺等等;演员阵容更是强大:李铁梅的饰演者刘长瑜,鸠山的饰演者袁世海,阿庆嫂的饰演者洪雪飞,杨子荣的饰演者童祥苓等,集中了当时中国京剧界的精英。“文革”的样板戏运动,真可谓“耗十年之时,倾一国之力。”德国电影史家鸟利希·格雷戈尔评价样板戏电影时说:“这些舞台戏曲片把意识形态公式化的世界通过舞蹈、通过舞蹈謇奇异的、优美的舞姿,通过音乐和绘制的布景恰当地表现出来,以致这些影片本身都是一部完整的艺术品。”京剧样板戏之所以能够在“文革”结束20多年后仍然顽强存在并得到相当多观众的喜爱,其原因就在于它首先是京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样板戏在传统京剧的现代化改革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