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八)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八)

         

摘要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八)山西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洛树东山西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李正中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常用于浅静脉穿刺极为困难的输血输液,手术中或手术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或通过颈内静脉送入电极导管,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由于经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造成气胸等严重合并征的机会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少,导管植入错位率低,是应用较广泛的深静脉。一、部位由于右侧颈内静脉较粗,又与右头臂静脉(无名静脉)几乎成直线,所以穿刺或插管以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进行较为合理。穿刺部位分为颈动脉三用旁(高位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界处(中位点)及胸锁乳突肌起始端的两头之间(低位点)等三种位置。穿刺时采用15~20度头低足高仰卧位,两肩之间垫一薄枕,头后仰并转向对侧。采用头低位可使静脉充盈,静脉内压增高,亦可避免产生脑内空气栓塞。无论采用何种穿刺点进行颈内静脉穿刺,胸锁乳突肌是极为重要的肌性标志。某些临床医生术前常采用令患者的头向对侧侧屈的方法显露胸锁乳突肌,孰知向对侧侧屈是无法充分显露此肌轮廓的。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的正确方法是使患者头向同侧侧屈,同时面部转向对侧,使头尽量趋向于同侧胸部和肩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