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 》 >酒精性肝病肠通透性改变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酒精性肝病肠通透性改变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以前是欧美发达国家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部分发展为肝细胞肝癌[1].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酒精可致肠道损伤、肠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毒素肠渗漏[2].内毒素作为一类革兰阴性菌产生的脂多糖,具有高度的免疫活性,并能诱导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产生,内毒素肠渗漏可引起二次攻击,诱导和加重肝损伤,同时,又加剧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3].因此,酒精所致肠道通透性改变的病理机制受到关注.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著录项

  • 来源
    《山西医药杂志 》 |2013年第14期|769-771|共3页
  • 作者

    罗超然; 王颖;

  •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