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喂养不耐受极早产儿胎粪中肠道菌群观察

喂养不耐受极早产儿胎粪中肠道菌群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喂养不耐受(FI)极早产儿胎粪中的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其肠道菌群特征.方法 极早产儿24例,根据喂养耐受情况分为喂养耐受(FT)组8例和FI组16例,均采集出生时的胎粪,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肠道菌群,测算两组患儿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观察肠道细菌的相对丰度.结果 FI组、FT组chao 1指数分别为1538.56±545.72、1052.50±106.86,P<0.05.FI组、FT组shannon指数分别为7.06±1.51、5.62±1.37,P<0.05.与FT组比较,FI组肠道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未分类的蓝藻菌科(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未分类的蓝藻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小链球菌属(Catellicoccus)、未分类的毛螺菌属(unidentified_Lachnospiraceae)、马赛菌属(Massilia)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相对丰度升高,海洋杆菌属(Ocean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z分别为-2.572,-2.267,-3.307,-2.664,-2.572,-2.572,-2.205,-2.233,-2.347,-2.728,-2.770,-2.053;P均<0.05).结论 FI的极早产儿出生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Cyanobacteria、Cellulomonas、Pseudomonas、Massilia等菌群富集明显.Cyanobacteria、Cellulomonas、Pseudomonas、Massilia等条件致病菌的菌群变化可能是极早产儿出现FI的原因.

著录项

  • 来源
    《山东医药》 |2021年第30期|19-23|共5页
  •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广州51018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早产儿疾病;
  •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喂养不耐受; 极早产儿; 早产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