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作用研究
【6h】

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CR-DGGE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T-A克隆测序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对肠道菌群种属分布的作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喂养不耐受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位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PCR-DGGE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作用研究
  [目的]运用16S rDNA PCR联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简称DGGE)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在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简称FI)早产儿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FI组,共20例(其中14例患儿病程中出现一次FI症状,6例患儿在病程中反复出现FI症状),按照患儿临床表现分为3组,其中胃潴留(FIⅠ)5份、腹胀呕吐(FIⅡ)8份和打乱肠内营养(FIⅢ)13份,采集其发生FI24h内(t0)及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的粪便。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分别对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FI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4小时内(t0)及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的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同期采集20例孕周、产重、日龄匹配的喂养耐受早产儿(分别为对照组CⅠ、CⅡ和CⅢ亚组)粪便标本进行对比分析。运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DGGE图谱,得到菌群条带丰富度(S)和香农威纳指数(H')。
  [结果]①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发生FI24h内(t0)粪便标本的条带丰富度相比对照组下降,其中Ⅰ组(9.80±4.92 vs19.20±2.95,P<0.05),Ⅱ组(9.37±3.46 vs15.00±3.82,P<0.05),Ⅲ组(10.69±3.04vs15±3.27,P<0.05);②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发生FI24h内(t0)粪便标本的香农威纳指数(H')相比对照组下降,其中Ⅰ组(2.16±0.51vs2.90±0.16,P<0.05),Ⅱ组(2.14±0.42 vs2.65±0.27,P<0.05),Ⅲ组(2.27±0.35 vs2.61±0.25,P<0.05);③喂养不耐受病情恢复后(t1)各组粪便标本条带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随着病情的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
  第二部分:T-A克隆测序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对肠道菌群种属分布的作用
  [目的]运用T-A克隆测序分析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菌群种属分布情况及常见优势菌。
  [方法]切割回收DGGE凝胶中所有条带,对回收的DNA液进行T-A克隆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中比对分析。
  [结果] FI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种属类别没有显著差异,包含有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大肠杆菌属、链球菌属等九个属以及无法培养的细菌,其中喂养不耐受组粪便标本中克雷伯菌属(46.82% vs38.66%,P<0.05)、拟杆菌属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肠杆菌属有减少趋势。
  [结论]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减少,而克雷伯菌属比例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