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荧光导航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的可行性

荧光导航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的可行性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荧光显像导航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 ICG)的可行性,并与术前用药进行比较。方法拟行部分肝切除术的肝脏肿瘤患者56例,分为术前给药组24例和术中给药组32例。术前给药组手术前5~14 d在肘正中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或术前行肝功能储备检查时静注ICG 0.25 mg/kg,5~14 d后行肝切除手术;术中给药组于手术开始时自中心静脉导管推注ICG 0.25 mg/kg,5~10 min后观察。比较两组肝脏肿瘤PDE下表现特点及对术前未发现的微小肿瘤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术前给药组肿瘤区呈现明亮荧光显影,正常肝组织为不显影区域;术前显示肝脏占位病灶24个,术中检出33个;除术前已发现的肿瘤外,另见高亮荧光结节5例,共9个病灶,最小病灶直径约2 mm;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1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胆管细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混合结节性肝硬化2例。术中给药组肿瘤表现为暗影,与周围荧光显影的正常肝组织边界区别明显,良、恶性肿瘤无明显差别;术前显示肝脏占位病灶32个,术中检出44个;除术前已发现的肿瘤外,另见微小肿瘤7例,共12个病灶,最小病灶直径约4 mm;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2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2例。结论术前或术中注射ICG在荧光显像导航肝切除术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确定肿瘤边界方面,术中注射ICG更有优势;在确定肿瘤性质方面,术前注射ICG更具有优势;两种方法均可发现微小肿瘤,其中术前给药可检出直径2 mm的微小病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