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育人

         

摘要

<正> 列车在欢送人群声中驰离了塞北煤城——大同,沿着古老的外长城奔向远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深知,这一离去是很难再回到我工作、生活了18年之久的大同了。在大同,我奠定了事业的基础,我主持选育的同杂2号(晋杂2号)高粱已洒向松花江畔、黄土高坡和河套平原……从而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状;也是在大同,我遭受了"左"的迫害,身心受过摧残。此刻,离别心情又夹杂着愤愤不平。前方等待着我的又是怎样的工作和环境呢?我感到迷惘。我终于又走上了阔别18年高等学府讲台,面对着未来的又一代农学家、育种家们,我开始讲:"种,是农业生产的内因,一切良好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都是通过种在发挥作用,没有优良品种就不可能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著录项

  • 来源
    《种子世界 》 |1989年第7期|37-37|共1页
  • 作者

    钱章强;

  •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