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3120-3133|共14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5;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5;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5;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玉米主产区;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