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海社会科学》 >中国的传统家教与青少年成长

中国的传统家教与青少年成长

         

摘要

正 中国是一个有 几千年优良传统文 化的文明古国,勤劳 忠厚的中国人民,从 奴隶社会开始,就十 分重视培育人们的 “良知”、“良能”,以 提高伦理道德水准, 达到用正确的观点 和方法待人处世。 培育人的最主 要的途径是家庭教 育。 家庭教育是指 父母或其他年长者 在家庭里对儿童和 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 不同性质的家庭教 育。我国古代的家 教,是在得不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下,家长对子弟进行的以道德、礼节为主的礼法教育。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文献。 中国的传统家教分胎教、幼教、少教和成人教育四个层次,其中幼教和少教是重点。 关于胎教。刘向著《胎教》是关于胎教的最早记录,书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隋唐时期出现的《颜氏家训》也提出了“怀子三月,用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