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医药实践》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在防保科接受4∶2∶1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包括3岁)为调查对象,对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并化验血红蛋白;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786例中发现贫血237例,发病率为30.2%,其中缺铁性贫血233例,发病率为29.6%(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3~6个月组占39.2%,7~12个月组占36.6%,1~2岁组占27.5%,2~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4,2.739,P>0.05),7~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66,2.739,P<0.05),1~2岁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46,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出生前、后均有关系.降低小儿贫血要从多方面抓起,出生前是孕期母亲营养、生产方式(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喂养的方式、辅食的添加、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小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加强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减少早产、降低剖宫产对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