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幼体生长发育及抗病力的研究

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幼体生长发育及抗病力的研究

         

摘要

研究β—1,3/1,6-D-glucan及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副溶血弧菌能力的影响。将B—glucan以0.25%的剂量添加到微黏合饲料中,以不同的投喂方式投喂对虾幼体,即D0(一直投喂基础饲料);D1(-直投喂含0.25%β-葡聚糖饲料);3D1—3130(3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d投喂基础饲料);1D1—3D0(1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一3d投喂基础饲料),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设置3个重复,对虾幼体养殖于可控温的半开放系统中,每个养殖桶中盛有50L盐度为30~32消毒海水,养殖密度为100尾/L。实验结果表明,在孵化后14d,投喂D1饲料组在总存活率,变态指数,体长,特定生长率方面均高于其它各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免疫指标方面,在9和14dph分别进行了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D1饲料组的4个免疫指标均高于其它3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14dph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D1组(P〈0.05),而1D1—3130和3D1—3D0的累积死亡率则与其它各组均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间隔投喂方式并不适合于对虾幼体,在中国明对虾幼体饲料中使用β-葡聚糖时,建议添加量为0.25%,并采用一直投喂的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