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埕岛东坡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部源-汇系统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埕岛东坡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部源-汇系统

         

摘要

源汇系统是当今沉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埕岛东坡位于渤海湾盆地,是埕北低凸起向沙南凹陷、渤中凹陷过渡的斜坡带,与埕北低凸起及其沉积区组成完整的源-汇系统.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物源区基岩类型、恢复东(东营组)二段古地貌格局、定量分析源-汇要素,精细刻画沉积区砂体的展布,建立研究区源-汇系统耦合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东二段下部主要发育的孤立洪水湖底扇沉积物均来自埕北低凸起,物源区基岩组成为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砂体在沉积区的展布和规模主要受物源类型、垂向高差、汇水单元面积、搬运通道规模、坡折带、沉积区古地貌等因素影响.其中,沉积区沉积物总量与物源区垂向高差及汇水单元面积密切相关,即垂向高差大(平均垂向高差约1 280 m)、汇水单元面积大(平均汇水面积约7 km2),沉积区形成的扇体规模越大;反之,沉积扇体规模越小.此外,坡折带和沉积区古地貌也控制着扇体规模.文中划分出了地形坡折和断裂坡折两种坡折带类型,并定量统计坡折带坡角参数(最小为3.9°,最大为9.8°),数据反映坡折角度与扇体厚度和面积均呈正相关.同时,搬运通道的规模(宽深比和截面积)也影响着砂体展布.总体而言,研究区东二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配置关系较为稳定,并最终构建了多岩性源区(物源区)-古沟谷或断槽的物源通道-地形坡折/断裂坡折搬运通道(搬运区)-孤立洪水湖底扇(沉积区)-源沟坡多元耦合模式,将砂体规模与其来源形成了对应关系,为油气勘探中的砂体寻找提供了思路.

著录项

  •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年第6期|1280-1292|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E121.3;
  • 关键词

    源-汇系统; 东营组; 埕岛东坡;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