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室间隔部分切除术与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早期效果分析

室间隔部分切除术与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早期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MSA)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手术组135例)或经室间隔化学消融(介入组69例)的HOCM患者, 治疗前及治疗后1至2周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变化及短期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135例, 年龄(46±14)岁, 男性76例(56.3%), 介入组患者69例, 年龄(47±11)岁, 男性51例(73.9%)。两组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及诊断时间、晕厥症状、家族史、房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 手术组室间隔厚度(22.17 mm比18.31 mm, P&0.05)、左室流出道压差[82.74 mmHg比16.55 mmHg(1 mmHg=0.133 kPa), P&0.05]均下降, 介入组室间隔厚度(21.70 mm比19.27 mm, P&0.05)、左室流出道压差(77.71比26.68 mmHg, P&0.05)均下降, 以手术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18.57 d比9.35 d, P&0.001)。手术组和介入组患者在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室间隔部分切除术与PTMSA均可有效降低LVOT梗阻的情况, 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且常常可同时修复或置换二尖瓣改善其反流, 但是住院时间较消融组长, 两组短期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