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实用医学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选择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选择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行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肢体骨折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相邻椎体再次骨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15.38±3.16)个月,首次手术时间(61.26±5.73)mm,伤椎骨水泥注入量3~7.5 ml,平均(4.03±1.14)ml.根据术后是否有术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将病例分为两组,即再次骨折组(17例)和正常组(45例).再次骨折组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术后末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高于正常组(均P< 0.05).再次骨折组术后骨密度(BMD)值低于正常组(P<0.05).对再发骨折的17例病例,参考首次影响再发骨折的参数因素完善并行第2次PK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且严密复查监测,均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 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椎问盘渗入水泥情况、术后BMD较低是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原因,再次采用PKP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预防性监测上述致骨折因素,可有效降低伤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