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矿床地质》 >豫西前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豫西前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摘要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成矿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变化范围分别是0.68~0.94 g/cm3和(367.01~896.55)×105Pa.金大量沉淀成矿时的流体特征为:温度213~260℃、密度0.80~0.89 g/cm3和压力(502.86~710.57)×105Pa.流体相为SO2-4>Na+>Cl->K+型,CO2/H2O比值及N2、H2S、Ar、C2H6等挥发分的含量明显增高,f(CO2)、 f(H2S)、f(CH4)和Eh值增大;f(O2)、f(H2O)和pH值减小.在青磐岩化安山岩的基础上发生的流体-岩石反应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成矿的最主要原因.

著录项

  • 来源
    《矿床地质》 |2008年第6期|714-726|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金;
  •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构造蚀变岩; 流体-岩石反应; 前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