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矿床地质》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研究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研究

         

摘要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与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酸性侵入岩.在这些侵入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团块、堆积晶和微粒闪长质包体.在这些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观察到了一定数量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文章对老庙基、小铜官山和小陶家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镁铁质团块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单硫化物固溶体和镍黄铁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ω_B,下同)分别为6.91%和0.44%;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铜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分别为0.44%、0.07%(微粒闪长质包体)和0.09%、0.42%(寄主岩).镁铁质团块、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氧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分别为铬磁铁矿(Cr_2CO_3平均含量为4.44%)、磁铁矿(Cr_2O_3平均含量为0.44%)和磁铁矿(Cr_2O_3平均含量为0.07%);散布的氧化物颗粒分别为铬磁铁矿(Cr_2O_3平均含量为6.58%)、磁铁矿十铬磁铁矿(Cr_2O_3平均含量为0.86%)和磁铁矿(Cr_2O_3平均含量为0.34%).从单一包裹体中的矿物共生关系来看,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磁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磁铁矿.而镁铁质团块中存在3种组合:①单硫化物固溶体+磁黄铁矿;②单硫化物同溶体+黄铜矿;③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矿物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角闪石堆积晶、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60~865℃、714~811℃和614~733℃,对应的深度分别为26~27 km、7~16 km和3~6 km.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结合已发表的地球化学、矿物学数据显示,铜陵地区镁铁质团块和角闪石堆积晶、微粒闪长质包体、寄主岩中的辉石和角闪石内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分别是在上地幔到下地壳范围内,从碱性玄武质岩浆和轻度演化的底侵碱性玄武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不混溶硫化物-氧化物熔浆冷却结晶的产物;中-上地壳范围内,从辉长质-闪长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不混溶的硫化物-氧化物熔浆冷却结晶的产物;上地壳范围内,从辉石(或石英)二长质-花岗闪长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不混溶的硫化物-氧化物熔浆冷却结晶的产物.包裹体中的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表明,从形成镁铁质团块到角闪石堆积晶,再到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的过程中,岩浆的结晶温度和深度依次降低,而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程度逐渐增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