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部医学》 >经皮大直径全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经皮大直径全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椎板间入路大直径全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363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均为单一节段狭窄,类型包括侧椎管狭窄、中央管狭窄及混合狭窄.根据狭窄类型,中央管狭窄采用经皮大直径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侧方椎管狭窄及混合型狭窄采用内镜下椎板开窗+神经根管减压,伴有椎间盘突出同时行髓核部分摘除术,双侧狭窄时采用一侧入路双侧减压.采用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评估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25±19.63)min,术中出血量(15.52±6.78)ml,住院时间5~10d,平均6.6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5.55±0.83),术后即刻为(2.65±0.75)分,术后3个月为(2.35±0.67)分,术后6个月为(2.20±0.52)分及末次随访为(2.05±0.39)分.术前腿痛VAS评分为(5.65±1.13)分,术后即刻为(2.45±0.98)分,术后3个月为(2.35±0.87)分,术后6个月为(2.15±0.67)分及末次随访为(2.05±0.51)分.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评分(73.15±9.92)%,术后即刻(29.20±7.81)%,术后3个月(25.55±5.01)%,术后6个月为(20.90±4.76)%,末次随访为(18.85±4.26)%,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其中优为35例,良为7例,可为3例,差为1例,优良率占91.3%.结论 经皮大直径内镜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