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渔业》 >养殖大黄鱼加工和冰藏过程中鲜度和细菌类型的变化

养殖大黄鱼加工和冰藏过程中鲜度和细菌类型的变化

         

摘要

通过对养殖海水以及捕获、加工、流通和冰藏等整个供应链过程养殖大黄鱼的温度履历、感官、化学、微生物的品质监测,评估养殖海水、碎冰和加工过程中大黄鱼细菌卫生状况,分析其在整个过程鲜度和细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海水和碎冰的菌落总数分别为4.99±0.41 lg cfu/g和3.90±0.32 lg cfu/g,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0~450 MNP/100 g和低于30 MNP/100 g;新捕获养殖大黄鱼的菌落总数为3.82±0.38 lg cfu/g,假单胞菌数为3.13±0.58 lg cfu/g,嗜冷菌数为2.82±0.60 lg cfu/g,大肠菌群数为低于30 MPN /100 g;冰藏第18天时TVBN含量为28.62±0.51 mg/100 g,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嗜冷菌数和大肠菌群数分别为6.24±0.06 lg cfu/g、6.01±0.25 lg cfu/g、5.68±0.21 lg cfu/g和30 MPN /100 g.养殖海水和新捕获鱼中细菌种类繁多,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其总菌株数的64.9%和56.8%;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其总菌株数的27.0%和42.0%;优势菌群为黏性威克斯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属.加工结束后,假单胞菌(34.9%)、玫瑰小球菌(32.6%)和缺陷短波单胞菌(14.0%)成为主要菌群.冰藏第4天时仅分离出4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腐败希瓦氏菌比例上升明显,冰藏第10天和第18天 时,所占比例分别为63.5%和69.1%,是冷却链养殖大黄鱼产品的优势腐败菌.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渔业》 |2008年第3期|261-267|共7页
  •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 作者单位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鱼类贮藏;
  •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冷却供应链; 鲜度; 细菌菌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