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艺研究》 >宋代“穷而后工”论之异说考

宋代“穷而后工”论之异说考

         

摘要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论在得到宋人肯定之余,也引起一些异说与质疑.异说的提出者有张耒、周必大、吴子良、刘克庄等人,他们或举出“达”而后“工”的例子,或强调以诗文“鸣国家之盛”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文学批评者对文人处境、内心体验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变得更加宽泛、更具发散性.像陆游、刘克庄对“穷而后工”或不“工”的看法并不是稳固的,而多采取知人论世的方式,对某一诗人的生活经历与社会身份作出界定,由此推导其对文学的影响,属于情境化的诗学批评.宋人对以寒窭为诗的苦吟诗派的不以为然与“穷而后工”异说的频繁出现,应是出于同一心理机制.此外,对“穷而后工”的质疑与宋人面临的不同文化环境与文化心理有关,也是宋人不以前说为信的异质性思考的体现.这种由共同的文化心理引起的文学批评的变化,也反映出宋代诗学批评的某种群体自觉.

著录项

  • 来源
    《文艺研究》 |2016年第12期|73-82|共10页
  • 作者

    管琴;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