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摘要

【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三次“笑”的意趣,学习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重点)2.探究苏轼“见闻之知”的思想价值及其局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难点)3.多维度解读文本,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释石钟山得名由来,提升分析、推理能力。【课前准备】1.阅读历代学者实地考察石钟山的文章:唐·李渤《辨石钟山记》,明·罗洪先《游石钟山记》,清·俞樾《春在堂笔记》,清·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潘柏金《的前世后生》完成下列表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