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从对外汉语教学谈“动+上/下”结构的若干问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谈“动+上/下”结构的若干问题

         

摘要

“动+上/下”结构的语义和用法都比较复杂。现有的关于该结构的描写已相当细致、全面,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这是因为:(1)详细的描写必然导致条条的罗列,这常会使汉语水平有限的初学者望而却步;(2)单纯的描写只能告诉学习者“是什么”或“有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如为什么“写上名字”和“写下名字”表示的情景是一样的?为什么是“回答+上”而“答应+下”?这些现象属于语言习惯还是秉有理据?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动+上/下”结构的语义和用法进行分析,并就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作出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