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海鲈鱼不同组织和器官中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加工后食用安全评价

海鲈鱼不同组织和器官中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加工后食用安全评价

         

摘要

cqvip:以宁波市象山丹城、宁海长街、舟山市沈家门3个区域的海鲈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原子荧光-液相色谱法(LC-AFS)检测鱼体不同组织中Cd、Cr、Cu、Pb、As和Hg 6种重金属含量以及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对蒸煮加工后的海鲈鱼肌肉组织进行食用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除长街和丹城海鲈鱼内脏中Cr含量略超出限量标准外,其余不同区域海鲈鱼器官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关限量指标,说明3个区域海鲈鱼受污染程度较低;结合生态毒性系数,海鲈鱼体内各重金属相对毒性含量顺序为Cu>甲基汞>Pb>Cr>Cd>无机砷;从组织分布特征来看,Cd、Cr、Cu、Pb和As的含量顺序依次为内脏组织>鳃>肌肉组织,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顺序为肌肉组织>鳃>内脏组织,甲基汞在各组织器官中占总汞的比例基本趋于稳定;在各器官中,Cr和Cu、As和Cr、Pb和Cd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肌肉组织和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蒸煮加工后海鲈鱼肌肉组织中各重金属总量变化不显著,而较强的甲基汞形态有所增加。以重金属总量进行评价时,3个养殖区海鲈鱼的THQs均低于1,表明经蒸煮加工后海鲈鱼肌肉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