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溶栓前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患者,收集其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记录;根据ECASSII标准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8±12.9)岁,女性151例(33.6%),男性298例(66.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0±103.7)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0(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63例(14.0%)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增加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OR=0.809;95%CI:0.201。3.262:P=0.766),也不增加其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不良(mRS≥3)的比例(OR=1.517:95%CI:O.504—4.568;P=0.459)。而对于合并多发微出血(i〉3)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其梗死外出血转化风险(OR=9.737;95%CI:1.364。69.494;P:0.023),但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OR=1.697:95%CI:0.275。10.487;P=0.569)。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将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作为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而合并多发颅内微出血的患者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