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中半人半兽形象的演化及文化探原

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中半人半兽形象的演化及文化探原

     

摘要

在中国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中,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从史前时代一直延续至宋元时期,经历了萌芽、发展、变化和定型四个阶段。史前时代,随着图腾崇拜的瓦解和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初步构拟了以人为主导的半人半兽神,形象由写实发展到抽象,功用由纹饰审美演变为镇墓安魂。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半人半兽的文化属性由神祇逐渐转化为仙人,形象由板滞到生动,功能由辟邪祈福到帮助墓主升天成仙。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民族融合和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背景下,祥和与狞厉的半人半兽相混杂,具有导引升仙和执守冥界的职能。隋唐至宋末,由于儒家礼乐文化和风水堪舆术盛行,半人半兽的形象由凶恶到谦恭,作用由镇守门户到福佑子孙。半人半兽形象特征、功能属性及文化内涵的变迁,本质上是古代人民宇宙概念、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的变化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