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故都悲欢——京都文学的一个侧面

故都悲欢——京都文学的一个侧面

         

摘要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龙山文化的中晚期,已开始出现有城堡的建筑.“城郭沟地以为固.”建设有围墙的城市,既有军事目的,也有政治目的.军事上,是为了对外防御;政治上,是为了安置宗庙、皇宫、政府机关等.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时期,这种城市的规模是很小的,并且地址也是不固定的,经常处于迁徙状态,直到西周王朝,都城制度才逐渐形成.从公刘的豳到文王的丰,“既伐于崇,作邑于沣.”到武王的镐,“考卜维王,宅是镐京.”一点点发展完善起来.当其向东攻灭商之后,为防止商贵族的叛乱,及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又开始营建“成周”,其地即为今之洛阳地区.之所以选在这一地点,是因为“此天下之中,四方人贡道里均”,既可以满足军事上控制四方的要求,又便于征收各地的贡赋.西周之后,诸侯纷争,各立国都,其模式,概同西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