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汉朗咏集》文学主体意识论析

《和汉朗咏集》文学主体意识论析

         

摘要

文学的民族主体意识是指特定文化中的主体对自己文化本质特征和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它往往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以及外来强势文化的刺激而生成。在古代中日文学关系中,高度发达的汉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同时也加深了日本对于自身文化建构和认同的需要。汉、日语并列的《和汉朗咏集》(1012年)就诞生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转折的平安时代中晚期,由平安时代著名歌人藤原公任编纂完成。它有意识地将中日两国作者的诗文佳句及和歌佳作并列编排成集,并依照和歌集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改变了日本古代经典选编集之汉诗(汉语符号)与和歌(日语符号)二元对立的局面,成为一种"显性"的跨文化书写。然而,日本的民族文学样式"和歌"及日本人作者被提到与汉诗文及其作者同样的地位,说明这部诗歌集还"隐藏"着日本贵族知识分子更为强烈的内在表述,即力图展现吸收、消化中国文学后所生成的一种对峙并美的文学"类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