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古代汉语詈语中的文化蕴含

古代汉语詈语中的文化蕴含

             

摘要

所谓“詈语”,是指那些用来粗鲁、恶意地侮辱、伤害或斥责他人的话,或称恶言、秽语、粗口、骂人话。历来詈语被视为语言中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粗话,但它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却是很高的。因为骂詈是一种攻击性社会行为,而人类的攻击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故古往今来,无论一国之君、达官豪贵、骚客词人、秀女名媛,还是贩夫走卒、村姑牧竖,都会由于承受内部的生理压力和外部的社会压力而将骂詈当作渲泄情感、平衡心理的手段,借以表达愤怒、憎恨、嫉妒、恐惧之情。虽骂詈多少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詈语却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各个民族在骂詈的语言中,提炼集中了一批最洗炼最形象的语言。骂人话,又是一种丰富的世界,当你最初面对它时,会感到肮脏而不知所措。但一旦了解了它,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它的逻辑、它的实用性、它的美学和价值观。”②通过詈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