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东北中部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养分管理模式的研究与验证

东北中部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养分管理模式的研究与验证

         

摘要

[目的]研究如何在肥料总量控制甚至减少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东北中部黑土区春玉米的产量和肥料效应潜力,为春玉米超高产条件下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于2005—2013年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种模式,分别为普通高产养分管理模式(HYNM)和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SHYNM),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群体产量构成及养分偏生产力,剖析不同产量群体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特征.[结果]在东北中部黑土雨养区,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SHYNM)下全区测产玉米单产达15017 kg/hm2(先玉335),其产量构成为收获穗数76154穗/hm2,穗粒数583,千粒重337.9 g.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对氮、钾肥的相对需求比例明显变大.群体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和吐丝期至乳熟期,钾素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通过大区和生产两个阶段田间实证,超高产养分管理技术显著提高了花后养分累积量和对籽粒养分的贡献率,可以实现在15000 kg/hm2产量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达50.2、100.5、100.5 kg/kg.品种间比较,先玉335比郑单958具有更好的产量表现,且植株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更高,其籽粒中的氮、磷、钾累积量均高于郑单958.[结论]在合理提升密度的基础上,以"减控总肥量、分段供氮、花前重施磷钾"为主要原则的养分管理技术模式,配合化控措施,延缓了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保证了后期干物质积累,在显著增加收获穗数的同时,保证千粒重和穗粒数不降低,在生产中稳定实现了14500~15000 kg/hm2产量水平,同时实现了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利用.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年第9期|1669-1680|共12页
  • 作者单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黑土; 春玉米; 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养分吸收利用特征; 肥料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