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辽代政治场域中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初探——以双语者为中心的考察

辽代政治场域中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初探——以双语者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契丹王朝时期,其境内契丹语的优势地位与其时东亚世界中汉语巨大影响力之间的互相作用,催生出了一批可以使用汉语及契丹语两种语言的双语者群体.其中以口头翻译为职业的通事,其源头可追溯至北魏时期的“乞万真”.辽代初年,通事群体凭借其语言能力与武艺,为契丹君主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深受其信任并在政治场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同时,契丹王朝境内亦有一批不以口头翻译为职业的双语者群体,由于王朝统治者致力于保持其境内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因此并未鼓励他族人学习本民族语言,而对于本民族成员使用第二语言亦多有限制,故契丹王朝时期,双语者使用第二语言的情形一般表现为出于个人兴趣与出于某一特定政治目的两种情况.从场域理论的视角看,辽代“多元化”语言环境的形成也可视为是其境内不同族群对以契丹语和汉语为载体的“文化资本”追求的结果.由于紧随契丹人脚步入主中原的女真、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故而契丹王朝虽然灭亡了,但政治场域中“多元化”的语言环境依然得到了保留,这使得长久以来政治场域中“汉语”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有所改变,民族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并推动形成了今日包含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