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医学理论与实践》 >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二氢杨梅素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二氢杨梅素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二氢杨梅素(DHM)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PharmMapper、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SEA、STITCH数据库检索二氢杨梅素的潜在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抑郁症潜在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网站获取DHM与抑郁症的交集基因。基于matescape在线工具进行交集靶点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分析工具和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对其进行拓扑学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出110个DHM与抑郁症共同靶点。GO富集默认值筛选得出前20条潜在作用通路,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筛选出11条DHM抗抑郁的潜在作用通路。PPI网络分析核心靶点可能为: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鼠肉瘤病毒癌基因(HRAS)、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雌激素受体1(ESR1)、血清白蛋白(ALB)、低氧诱导因子(HIF1A)等。分子对接显示DHM能与核心靶点较好地结合。结论:DHM抗抑郁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的特点,可经MAPK、PI3K-AKT、Ras、癌症、癌症中的MicroRNAs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等信号通路,通过HSP90AA1、AKT1、EGFR、VEGFA、MAPK1、HRAS、CASP3、ESR1、ALB、HIF1A等协调抗抑郁作用,改善抑郁样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