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宏观质量研究》 >社会质量理论框架下村庄治理研究——基于赣东北D村的案例探讨

社会质量理论框架下村庄治理研究——基于赣东北D村的案例探讨

         

摘要

村庄治理的有效性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在地化实践。建构乡村治理的社会质量理论框架,刻画乡村社会质量的四维结构要素(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以及社会赋权),可以凸显出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对村庄治理改革创新的个案实证考察发现:有效的村庄治理以政策体系和项目资金型塑出经济社会保障网络;拓展村庄社会网络,广泛提升乡村社会信任度;嵌入生存权、劳动权以及自治权的包容行动,乡村社会包容程度得以递增;赋权于不同差异化主体,亦强调村民的动员能力和个体增能。但乡村社会经济保障的不均衡性、乡村社会认同感的下降、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现象仍然存在,村庄自组织的内源式治理动力不足,引致了乡村治理质量的实践矛盾。为此,应通过逐步建构以乡村民生保障为重点的经济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乡村社会认同感的培育与建设,包容性社会政策有机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之中,充分挖掘社会主体力量,使得权力有效让渡,最终提升村庄治理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在地化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