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质量

社会质量

社会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84679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领导决策信息、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第七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社会质量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卡、张海东、詹国辉等。

社会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4679 占比:99.72%

总计:84917篇

社会质量—发文趋势图

社会质量

-研究学者

  • 林卡
  • 张海东
  • 詹国辉
  • 徐延辉
  • 丛玉飞
  • 黄永亮
  • 龚紫钰
  • 尹海立
  • 张美玲
  • 易龙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小君
    • 摘要: 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以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质量理论与就近城镇化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提供了理论范式和路径选择。利用调研数据,从社会质量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审视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质量发现,问题集中体现为就近城镇化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不足,社会信任和价值观认同不高,权利、待遇、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比较明显,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缺乏等。高质量的就近城镇化应该以实现同城同待遇的社会经济保障为基础,以增强社会信任和社会价值观建设为重点,以建构包容性社会政策为导向,以实现赋权增能为最终目标,进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完全市民化。
    • 张慧利; 夏显力
    • 摘要: 研究目的:聚焦农户产权心理特征,分析心理所有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质量的调节作用,为理顺宅基地产权关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研究结果:心理所有权抑制了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相对剥夺感在心理所有权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40.386%。不同维度相对剥夺感的中介效应均显著,中介作用大小表现为:社会剥夺感>经济剥夺感>情感剥夺感。社会质量在相对剥夺感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起调节作用,其中经济剥夺感主要由社会经济保障调节,社会剥夺感主要由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调节,情感剥夺感主要由社会凝聚调节。研究结论:重视并帮助农户理顺宅基地产权关系;多元路径分类推进,切实保障农民差异化的权益需求,弱化农户的相对剥夺感;围绕社会质量四维度,全面提升农户的社会融入能力。
    • 黄永亮; 张宾
    • 摘要: 以中国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质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和扩展,利用CSS2017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质量社会质量的内部(城乡之间)差异以及中国农村社会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做量化分析。通过对农村社会质量现状和城乡社会质量比较分析发现,农村社会质量在整体上弱于城市社会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质量这一概念的现代化属性有关;农村地区居民在社会底线保障对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上要高于城市地区。社会质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除在于讨论个体与社会关系及社会整体运行状况外,同时也是一种城乡社会现代化的综合评估方式,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城乡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也可看到传统乡村社会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基础。
    • 任莉颖
    • 摘要: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21世纪以来的一项重要国策。针对我国居民社会地位认同普遍下偏的情形,提升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认同不容忽视。本文应用社会质量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调查数据,通过对四个构成性因素——个人安全、社会认可、社会响应和个人能力的测量和分析,验证了这些因素对于提升社会地位认同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个人安全和个人能力所起的作用较为显著和稳定。因而本文建议从社会经济保障和社会赋能两个条件性因素入手,加强中等收入群体对中等社会地位的认同。
    • 聂伟; 蔡培鹏
    • 摘要: 城市青年获得感不仅反映青年群体的获得体验,更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社会质量对青年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社会质量与青年获得感高度关联.社会经济保障是青年获得感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凝聚是青年获得感生成的关系基础;社会包容是青年获得感生成的心理基础;社会赋权是青年获得感生成的权能基础.基于此,提出应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切实提升青年的获得感,以促进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
    • 许明; 常娟
    • 摘要: 目的 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和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结合社会质量理论的核心理念研究,归纳并分析了社会质量理论视阈下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适应性.结果 与结论其一,认为"以人为本"为价值理念的社会质量管理范式与现阶段倡导"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高度的耦合性,社会质量理论将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框架;其二,认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经济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社会融入、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以及公共体育服务赋权的发展状况.基于此提出推进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坚持质量第一,强化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经济保障;坚持效益优先,增强公共体育服务社会融入;坚持共创共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坚持标准引领,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社会赋权.
    • 黄永亮; 崔岩
    • 摘要: 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城乡社会实现均衡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也有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城乡居民差异化的社会需求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质量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农村居民对社会整体发展质量的评价低于城市居民;(2)城乡居民评价社会发展质量好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社会质量各维度在城乡居民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上也存在差异,社会经济保障维度中的底线保障对农村居民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城市居民。
    • 高凯; 姜茂敏
    • 摘要: 目的 从不同维度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探讨社会质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对6个区4286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并通过分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质量对老年人各维度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海市老年人总体健康得分为(10.85±2.15)分,高于中间值9分(总分为15分).各维度的健康得分依次为社会适应(3.90±0.93)分>心理健康(3.74±0.93)分>身体健康(3.20±1.07)分,多元回归结果发现,社会质量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社会信任、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公平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呈正相关,社会信任、社会经济保障与老年人身体健康呈正向预测.结论 上海市老年人各维度健康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应加强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化社会信任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为老年人创造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
    • 徐延辉; 李志滨
    • 摘要: 获得感是衡量社会发展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对深圳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该调查数据运用社会质量理论考察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质量是影响城市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均对居民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其中社会经济保障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需要继续推进我国社会质量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经济保障制度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
    • 詹国辉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在地化实践集中凸显乡村治理有效的命题,而乡村振兴的本质目标在于提升村民个体幸福感.通过构建乡村治理质量的指标体系,借助于苏、浙、赣等省份的多个村庄调查数据,进而测度出乡村治理质量得分,同时进一步构建乡村治理质量对村民幸福感影响效应的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与个体特征要素相比,乡村治理质量对村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乡村治理质量内嵌的四维结构要素对村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乡村经济关系、乡村环境条件、乡村社会保障、乡村社会网络、村民信任感以及基层民主均对村民幸福感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而乡村价值规范、乡村社会参与对村民幸福感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影响.为此,有序提升乡村治理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多维路径,以期能够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进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