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DNA测序技术在不同药物压力下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DNA测序技术在不同药物压力下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对比长时间传代前后细菌对抗生素和抑菌中药敏感性的改变情况,检测某些耐药基因是否发生基因突变.方法:分别在含有左氧氟沙星和银花泌炎灵片的M-H肉汤培养基中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进行200代传代培养,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给药前MIC进行对比,以PCR法扩增细菌解旋酶基因(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parC),进行测序.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经含左氧氟沙星的培养基中连续传代的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明显上升(P<0.01),而经含银花泌炎灵片培养基连续传代的大肠埃希菌对银花泌炎灵片的MIC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基因测序结果,只有经左氧氟沙星培养基中连续传代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编码parC基因第381位发生突变,腺嘌呤(A) →胸腺嘧啶(T),其编码的赖氨酸(127)→天冬酰胺,并在第386位碱基插入胸腺嘧啶(T);而gyrA基因未见有碱基突变或插入.结论:在特定的环境压力下左氧氟沙星比银花泌炎灵片更容易诱导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产生,而parC基因突变可能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