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林语堂1930年代创作语境与读者接受的变化及对当下的启示

论林语堂1930年代创作语境与读者接受的变化及对当下的启示

         

摘要

创作语境和读者接受的变化是导致1930年代林语堂创作转型的重要原因。1923年其归国时的北平虽已没有了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如火如荼,但当时言论尚较自由;而1930年代的上海,一方面革命文学兴起,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文艺政策"推行,使得言论的空间日益逼仄。在读者接受层面,1920年代的北平因各种同人刊物的创办和文人聚会活动的频繁,成为一个思想繁荣的所在。这些刊物的读者群,除了以刊物为阵地抒发己见的知识分子外,主要是愿意接受新思想、有志于国民性改造和民族富强的青年尤其是学生。1930年代的上海读者群主体,则更多是在言论不自由的空气下,呈现出偏离政治倾向的受过一定教育的新市民阶层。林语堂1930年代创作的"转型"是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着对文学独立性的坚持,又有着对自身文学观念的完善与发展。他对文学独立性的坚持主要体现在反对文学政治化、工具化倾向上,虽然受到来自左右两个阵营的双重夹击,但他对自己文学理念的坚持始终如一。其创作"转型"从深层次而言,则更是外因与其文学审美自觉追求的深度契合,到今天仍能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