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唐代讲唱文学的民间性及其文化意义

唐代讲唱文学的民间性及其文化意义

         

摘要

唐代讲唱文学在继承源自宗教的宣教性的同时,发挥了民间文化认同的重要社会功用,因而成为在上层文人创作和民间自发创作之外的第三种文化产品的源头。唐代的科举制度和教育普及为它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生产条件。它对孝道主题和民间伦理思想的表现反映了佛教教义与世俗伦理的融合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民间伦理对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它的叙事内容和策略则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生活的认知方式和宗教及其他观念影响于生活的复杂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