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战国时期的儒家

             

摘要

孔子殁后,战国时期,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儒学开始了适应现实需要的新探索,因而儒分化为八派,本文重点梳理了其中的五家,即以隐士精神而研修儒业、同孔氏入世精神不同而近于道家的颜氏之儒;由一群偷安懦弱而怕事,贪饮食而无廉耻的贱儒俗儒组成的子张氏之儒;而漆雕氏之儒则是无所畏惧,不避权门,以气为重的儒,他们成为后世“侠”的始祖;仲良氏之儒讲廉洁、讲仁义,主张是自耕而食,傲视富贵权势,同情贫贱者,为当权者所忌;至于乐正氏之儒则守信不虚,讲求孝义。所以,在战国,儒学虽还未演变为官方的正统思想,但在分化发展的过程中,为后世儒学的官方哲学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