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在国画中的表现

         

摘要

自我意识在国画中的表现,是自从有文人画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目下,青年画家更重视自我意识的表现。我们对景写生或观察自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认识、感情、情绪,并在绘画中自然流露出来,体现为国画中的精神、风范、气韵这些内在的东西,这就是自我意识在国画中表现的实质。以气韵而言,谢赫《六法论》第一条就是讲“气韵生动”,强调注重主观的表现,就是说,要画好画,不仅要学好传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提高自我意识,加强艺术修养,才能使气韵生动起来。古人以为气韵是生而知之,不可学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郭若虚说:“气韵必在生知,不可以巧觅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图画见闻志》)董其昌说:“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容台集》)其实,世上哪有生而知之。董其昌说“有学得处”,那就是到大自然中地去感受,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大自然是艺术之本,离开了它,自我意识将是不现实、不科学的。自我意识在自然中获得启示,在读万卷书中得到升华,在国画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有生命、有性格、有血有肉的、动人的、真正的美。这样的自我意识发之于大千世界,是人与大千世界的交流,是脱离凡俗和低级趣味的高尚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